新闻

40岁的物联网已步入中年危机?你了解他的前世今生么?

40岁的中兴资深研发经理遇到中年危机选择了跳楼,35岁的华为员工遇到中年危机被迫选择离开,有想法和资源的中高层从业者选择创业。如今已过40岁的物联网,就已步入中年了么?他的未来出路在哪里?

物联网这几年在媒体和职场中被提及的次数在持续增长,对于这个领域的讨论和热度也一直在不断变化中,这里边有技术的因素,有市场的因素,有资本的因素,对于这个关联了太多相关技术的行业,我们来简单扒一扒他的前世今生,通俗的聊聊这位才子的成名史,也关注下他今后的发展方向,看看其中的危机和机会在哪里。

1 起源

探询物联网最早的起源,其实并没有什么传奇故事和惊艳色彩,不像孙大圣一般石开天降,更不是背靠“大树”的官富二代,可以说简直就是怀才不遇的草根一枚。物联网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的工业自动控制领域,当时因为太多的仪器仪表和设备需要协同工作,于是聪明的工程师们在关键环节加入了一些传感器,通过捕获机器设备仪表的数据,结合工艺流程来联动控制下一步操作,简单说就是通过传感器连接整个系统,告诉系统成员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减少需要人为干预和控制和环节。

这时期的物联网仅存在于发烧友和技术控的小部分群体中,老电影中可以看到一些影子。别小看这个远古时期物联网起源的影响,传感器成为了今后物联网系统的感知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整个物联网发展的基石。

蛮荒时期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成熟,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偷懒和安逸,促使绝顶的工程师想办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节省时间和体力,并以此获得家人的赞赏,并在朋友聚会中提升逼格,获得一句“我X,好牛逼”的赞叹声。

此时物联网已初具雏形,诸如控制室内灯光照明、调节室内温度、开启烘干机和电锅炉(国外错峰电价,非高峰时期更便宜)、根据天气情况喷洒草坪等在家庭应用的场景也已出现。这些应用场景在90年代比尔盖茨耗巨资建造的“未来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引起轰动,“智能家居”的概念被点燃,成为当时的热点,传统楼宇自控企业和新兴创业公司首次开展了物联网的第一次行业拓展和产品创新。

这个时期的物联网,更多被“智能家居”四个字替代,而此时的智能家居一直在很长时间内都处于蛮荒的初级开拓阶段,带有很多工业控制的影子,因为技术和产品形态的原因,可以落地到用户端的产品,基本以高端住宅或深度个人定制的高端别墅中见到踪影,需要专业的系统设计和工程施工。

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开展智能家居业务的企业,借助“未来屋”的影响,在当时的资本热点下,结合楼宇自动化控制和房地产产业,应用总线技术把设备和“控制器”连接起来,通过集中控制或分区节点控制的方式,实现设备联动。设备的连接方式主要都是有线专用网络,使用总线连拓扑结构,辅助红外、RF433等无线方式互联互通。典型的企业包括快思聪、霍尼韦尔、Control4、施耐德等都有这方面的产品布局。

蛮荒时期的设备智能化程度比较低,集中在有线的中央控制器或节点控制器中,整体打包的全套解决方案是产品的最终输出物,工程化的产品在安装之后是谈不上个性化的,“一次安装,受益终身”可以作为此阶段的宣传语吧。

新纪元

直到进入21世纪,崭新的物联网连接技术和传感技术才逐渐产生并开始尝试商业化,电力载波、ZigBee、Z-Wave、低功耗蓝牙模块、WiFi模块的出现或改进,丰富了物联网应用的技术选择。这个阶段主张无线组网连接、低功耗、长连接的企业开始输出新的解决方案,通过无线技术建立传感器、控制网关、面板终端的连接实现组网;而传统的有线组网方式也发展组建和发展了在一定范围受到认可的标准或国际联盟。

产品应用上,电力载波方案的智能抄表、开关面板,ZigBee和Z-Wave 方案的智能家居套件(开关面板、安防传感器),蓝牙方案的可穿戴、控制类产品陆续商业化,也逐步有尝鲜者提供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使用的2C类智能家居产品(如加入WIFI芯片的智能家电产品,或通过网关集中管理并接入互联网的产品),典型的企业包括南京物联、欧瑞博、紫光物联、中兴物联、海尔等。

不得不说,自谷歌收购Nest(已没有发声)、苹果的Homekit,互联网+的概念14年提出,BAT的壮大和小米的成功入局,越来越多的行业受到冲击和影响,尤其是传统企业也谋求改变和创新,物联网的市场热度被第二次激活。

百花齐放

2015年,随着BAT各自开放的物联网平台推出,各自阵营的智能设备也雨后春笋般接入,当然也撬动了资本市场的兴趣,各种创新的硬件和创客在资本的滋润下生长。当时随便去一个展会或创客空间,可以看到大量的“创新”硬件,如各种WiFi音箱、悬浮音箱、智能秤、手表手环、智能镜、微投影、扫地机器人、微扫描、智能健康套件、智能安防套件、WiFi摄像头等等琳琅满目的产品,所谓存在即是合理,基于此也有提供硬件快速输出的服务商如硬蛋、各种云平台服务商如QQ、京东、阿里物联平台、机智云等,甚至每出一个硬件都需要配上一个APP的强烈需求,产生了类似墨刀等这样快速输出高保真原型的工具(这部分其实更大归功于互联网+的狂热导致的APP需求),方便向客户或投资人展示Demo和商业模式概念效果。

这一年,是泛物联网的狂欢年,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智慧社区、万物互联、物联网+等概念和热点受到追捧。当然,作为有一定实力的传统企业当然蠢蠢欲动,也相聚成立或开设了独立的子公司或事业部,轰轰烈烈的开展物联网相关的业务。

以家电为中心的企业(各大家电厂商):宣布开展基于家庭为中心的物联网战略,通常的做法是对内开展家电设备的智能化升级(其实已经开展多年,但大肆宣传2015年最集中),一方面接入BAT的物联平台,一方面打造自己的超级APP和云平台;对外积极与各个家电厂商建立行业联盟,与标准化组织、工信部一起制定家电产业联盟标准(最新发声是2017年2月AWE上宣称发布的家电行业标准);甚至有部分厂商在标准产生之前已积极合作,求同存异,实现云端对接,实现基本的跨品牌互联互通。

以物联平台中心的企业(阿里、腾讯、京东、机智、和而泰等):发布物联网平台,开放姿态接入各第三方设备,提供统一的接入服务,设备控制服务。这一方式大量的创新产品和中小企业收益,至少宣传上因为ATJ的因素更容易获得用户信任,但是大企则是既爱又恨,忧虑胜过欢喜,毕竟这样一个大数据的时代,输愿意拱手把用户数据给别人呢?

以合作生态链为中心的企业(如小米等):继续通过入股、合作、有限授权等方式深耕物联生态链产品,小米手环、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都是其中很成功的产品,这点让传统家电企业比较汗颜。事实证明,生态链方式规范了产品VI形象、用户体验和认知度,且互联的产品和场景越深入智能,生态链的价值就越可靠,准入门槛也越高,当然,也存在新的问题,如品牌透资、失控分险等。

以房地产为主的企业(如万科、恒大、金地等):选择利用自身业务优势,纷纷改组之前的IT系统部或工程部,划分一部分团队或干脆组建新的子公司,专门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业务。通常这类企业主要为集团的房地产服务,提供楼宇智控、智能家居、智慧社区的产品和服务,自主开发的核心产品主要体现在云平台服务、管理系统和客户端,对于硬件设备,一般使用贴牌甚至公开招标的方式,欢迎第三方厂商设备对接项目。部分企业,如万科也向第三方房开商提供整体服务,且比较有意思的是万科在集团内也不止一个子公司从事物联网相关业务,这个有机会可以再向各位介绍。

以房产和社区服务为主的企业(如千丁、壹号社区、明源云等):联合多家地产和物业公司,提供一整套社区物联网应用系统服务,解决用户在小区出入口、停车场、单元楼道、电梯、入户等空间的及时服务和信息共享联动。简单讲,通过一整套的社区服务提高物联网应用体验和准入门槛,迭代方式引入与住户相关的增值服务。

另外,还有很多打着“物联网”口号的众多2B项目类企业(如云丁,目前也再抓2C产品)和2C智能硬件企业(创业公司为主),通过一些细分项目和单品来探索市场,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也是在这一年,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平台服务商和设备厂商,营运商和解决方案服务商,房地产企业和社区服务商,都开始了更多的“跨界”合作,甚至是战略级合作,不过宣传造势的情况比项目落地要多得多。

自我救赎

2016年,从市场热度看是AR/VR等虚拟现实最狂热的一年,物联网也借势上线了一批VR展厅,全景智能家居家装,由此也产生了一批全景相机、H5虚拟展示的需求和企业的兴起(如Zooming,提供实景看房)。物联网不小心又被AR/VR给抢了资本的风头,逼迫自己寻求项目合作落地。若从基本面来看,这一年小米生态链、云丁、美的更健康茁壮一些。再放眼全球,有两件事情需要提一提,一个是亚马逊的Alexa设备接入数量已经超过了Google+Apple平台的综合,产品品类覆盖了超7000个;二是Airbnb的业务量剧增有望开始盈利,准备进入中国市场。

第一个事情容易理解和联想,在国外亚马逊已经一定程度占领了家庭智能家居的入口,构建了合作伙伴的生态圈,国内企业很快开始效仿(其实以叮咚为代表早在2015年也有类似产品,但是除了听歌、闹钟,其他功能就。。。),配合AI的热点,直接导致2017年国内智能音箱的狂热。

第二个事情原则上跟物联网并没太多关系,提出的原因是笔者认为公寓式短租、中长租市场其实是物联网较好的落地和优化战场,相比私人楼宇住宅,短租公寓集中管理的需求更高(节能、安全、住户分析、房源调节)而流动性比酒店低很多(一次性投入,个性化程度低),有利于平稳度过学习和体验打磨阶段。此外,租赁的存量市场巨大(包含绝对值大于存居住商品房的房改房、公寓房),也符合“房子是用来居住”的政策导向。这个论断很占篇幅,不在此展开。

这个时期,是物联网起起伏伏发展的今生今世,读懂了硬件和软件合作关系的奥秘,看懂了互联互通协议和标准的重要,听懂了合作共赢生态链的强大,遗憾的是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毕竟,从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来看,“纯正”的物联网领域还没有哪一家企业有绝对市场话语权,头部效应仍然没有显现出来,事实的行业标准更是遥遥无期。

2017年,伴随着AI国家战略的推出,AI投资热钱的涌入和不断刷新的融资金额,各大知名企业布局甚至All-in AI的举措,开启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第三次热潮,当然,物联网也在这一波浪潮中显得更加迷茫,似乎全世界都需要给AI让道,甚至部分技术流派认为物联网其实也是AI其中一个很小的分支。

再回首,审视“物联网”领域,受到人工智能大数据构建的精准用户画像所展示的个性用户场景影响,再说直白点就是大众认识到AI的强大后,再回过头看看当前物联网所提供的“智慧生活”,心理落差是非常大的。

譬如说,物联网场景中经常演示的一个用户场景:当用户快回到家,提前5分钟把空调打开调到24度,当用户进入家门,自动打开灯光和喜爱的电视节目,空调温度调到用户舒适的26度。。。

这段描述稍接触过智能家居的人相信都很熟悉了,但是往往越刻意演示和营造的“智能”,越经不起推敲。比如:当丈夫和妻子同时回家,电视节目以妻子为准还是丈夫为准?空调温度改听谁的?小孩从书房学习完出来是否需要再次调整?用户到家附近想先在楼下饭馆吃个饭再上楼,空调还开不开?

以上尴尬的问题,确实让用户深表质疑,让物联网从业者后背发凉,让落地的方案和产品略显鸡肋,真的没有办法解决么?其实不是的,从底层逻辑来说,我们只要掌握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性和话语权,掌握实时的用户行为、生理状态和情绪,这一切还是有解的,只不过这一天需要AI经过漫长的演进,需要个人数据词典不断的收集、清洗和沉淀,智能学习算法不断学习和完善才能实现。

致见未来

也请各位不用悲观,物联网和AI其实很多层面是共通和交融的,不要过于神话,也不用过于诋毁其发挥的作用(统一控制手段、节能、互联互通),只要把他们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场景越明确、越具体的地方,就是当前阶段物联网可以发光发热,大显神通的地方。

致见未来,物联网要想真正的掌握主动权,占领用户心智,一定要解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依托AI、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真正的靠近用户,理解用户,从用户日常行为中提炼出可以更省时、更省心的物联网应用,回馈给用户和市场,为资本和社会创造更好的价值。

智满屋,化繁为简,让每一个家庭都有智能的权利

基于大数据+AI算法,搜集各种公开的智能家居专业内容并重组、优化,解决更多用户实际问题,如有涉嫌版权信息,请联系我们修正。

曾经吹了牛,不知道能不能吹起来。

上一篇

萤石课堂之如何给摄像机固定IP地址

下一篇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微信小程序商城,扫码领优惠券

分类目录

热门文章

  1. 抱歉,没有找到文章!

评论最多

  1. 抱歉,没有找到文章!

标签云

服务流程

设计

根据客户需求,看图设计初步方案

安装

确认方案后,采购、安装、调试

培训

用户培训,交付使用

售后

远程/现场支持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