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概念如今已是街知巷闻,人人都可以谈上几句,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智能家居仍然只是个“传说”。他们并不清楚真正的智能家居是什么样子,只不过从厂商和媒体口中抓取只言片语再结合自己的想象,为智能家居描绘了一幅“盲人摸象”式的图景。大众消费者对智能家居都有哪些“偏见”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条分缕析一番。
智能家居发展时间短?
智能家居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早在1939年,美国西屋电气总裁就在《大众机械》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智能家居的学术性讨论,当时对智能家居的展望多寄希望于电力的发展,为后来X10技术的诞生提供了思路。1990年,迪斯尼打造了世界首部以智能家居为主题的电影–《Smart House》,智能家居通过流行文化开始进入大众视野。而至今仍被当做典型案例屡被提及的比尔·盖茨的豪宅则竣工于1997年。
《Smart House》海报
国内也早在1994年就引进了智能家居概念,只不过当时国内没有完整的产业,基本靠国外进口。当时的智能家居系统都是以有线形式实现的,成本高昂,一般人难以承受。如今智能家居再度兴起,得益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爆发。zigBee、wifi、蓝牙、zwave及电力线载波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成熟,大大降低了智能家居系统的成本,使之成为了人人可以接受的大众消费品。智能家居概念才随之迅速流行起来。
智能是“伪需求”,尝完鲜就会抛一边?
下班回到家,点击手机上的APP打开灯光。有人不禁要问,我直接按墙上的开关也可以开灯,何苦再去下载一个APP呢,并由此得出结论“智能家居是伪需求”。乍一听挺有道理,但仔细一想,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形色色的工业产品已经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难道我们的需求已经完全被满足了吗?
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电灯
电灯诞生之前,煤油灯也可以满足大众的照明需求。电灯诞生之初并不好用,灯泡亮度不高且寿命很短,估计当时也被看作是“伪需求”。然而时至今日,电灯已经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的产品。
现在智能家居之所以被当成“伪需求”,主要是因为市面上的智能家居产品还不够好用。随着技术的成熟,智能家居产品必然会用优秀的体验收获用户认可,像电灯一样走进每家每户。
国外的智能家居产品比国内的好用?
提到智能家居产品,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Nest等国外品牌,对国内品牌则没什么印象,这给人一种“国外的智能家居产品比国内的好用”的印象。事实上,不管国内还是国外,大家用的产品都差不多,技术上的差距也不明显。那么,消费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偏见”呢?
以烟雾探测器为例,烟雾探测器是很成熟的产品,在国外家庭中普及度相当高,国内则不然。有成熟的市场为依托,国外厂商在设计产品时往往会更加注重外观和用户体验。Nest烟雾探测器其实就是在普通烟雾探测器的基础上进行了外观改良并增加了语音交互功能,而消费者也愿意为此买单。国内的烟雾探测器还停留在“实用就好”的阶段,外观缺乏设计,往往“相貌可憎”,不受消费者欢迎也就很自然了。
国内智能家居普及度不高的几点原因:
国内90%的民众对智能家居缺乏足够的认识。
有线技术成熟但成本高昂,一般民众难以承受。无线技术成本相对较低,但技术不够成熟,用户体验不佳。受概念火热影响,国内厂商扎堆进入智能家居领域,向市场推出尚不成熟的智能家居产品,导致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缺乏信心。
国内用户少,产品单价成本高。一个面板开关,智能的要几百,而普通的20块以内就能搞定一个名牌产品。
年轻人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更强,是智能家居产品潜在的主力消费人群,而国内的年轻人绝大多数没有购房能力。
尽管目前智能家居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但可以预见智能家居产品未来必将主宰我们的生活。当下,厂商要做的是投入更多的精力提升产品的成熟度和稳定性,而消费者则应该对智能家居保持足够的信心。
原文链接:https://smartroomcn.com/42051.html